9月中旬,南通如东县大豫镇强民村村民张先生向问政江苏反映,家门口的河道半个月内死鱼400斤左右,怀疑是水质污染导致,请求相关部门调查出原因,然而却遭遇了“踢皮球”。
张先生所说的河道,是村里规划了十多年的公共排水沟,村里类似的河道众多,长度40至60米,宽度3至6米,部分村民会不定时往里面投放鱼苗。“我家老宅东面就有一条河道,我投了昂刺鱼、桂鱼等不同品种的鱼苗,本想着养大后留着自家吃。”张先生说,9月7日,他从母亲口中得知,河道里面的鱼全死了。
“这次死鱼共有300斤,加上前不久死了100斤,共计损失400斤鱼。”张先生告诉记者,上一次只有自家边上的河道里出现死鱼的情况,而这次,两个邻居家旁边河道里的鱼也死了,他们怀疑是承包河道两边土地的农户打农药所致。
目前,张先生已和该农户谈赔偿,但半个月内两次死鱼,让他迫切想知道具体原因,以便整治河道、重新投放鱼苗。“打了很多次12345,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没有部门愿意给我一个明确的原因。”随后,张先生向问政江苏求助。
9月17日,记者以村民身份致电如东生态环境局,一位执法人员回应,“此前我们已经到现场采样,并对其进行检测,不过我们检测技术有限,仅能测定水中氨氮、化学需氧量(COD)等物质的含量,无法凭借这些检测结果精准判断出致使鱼类死亡的具体因素。”此外,这名工作人员还表示,周边没有工厂,不存在工业污染,如果是农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应由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处理。
记者致电如东县农业农村局,咨询是否可以请求该部门检测水样,判断河道污染是否由打农药导致。工作人员表示,“河道里的水不好抽,抽不了,我们也没有资质去鉴定。”记者进一步询问可以向哪个部门或鉴定机构求助,工作人员称“不清楚”。
村庄河道污染到底应由哪个部门负责?张先生的诉求能否得到解决?问政江苏将继续关注。
新华日报·问政江苏记者 王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