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化市竹泓镇,是典型的水乡,水网密集,从古至今,小木船成了人们出行、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
而竹泓木船,因其灵活轻便、坚固耐用且能适应浅水航行,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船型之一,在水乡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竹泓木船传统制造技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座以木船制作闻名的小镇,用年产值7亿元的产业版图,演绎着“传统工艺—文旅融合—高端定制”的精彩变奏。
木船制作不用画图纸,全凭匠人的眼光和经验。工匠们采用纯手工打造,需经历数十道工序,包括选料、放样、刨板、拼装、捻缝、上油等。
借助“非遗”的影响力,匠人们守正创新,木船生产从过去的农用船、捕鱼船转型为画舫、龙舟等文化旅游观光船,仿古画舫、欧式帆船等高端定制产品应运而生,单价从数千元到数百万元不等。2023年,竹泓镇高端产品销售额占比超60%。
当杭州西湖的画舫披上竹泓匠人雕琢的飞檐,当苏州老街的乌篷船载满竹泓匠心,传统技艺正在现代景区绽放新姿。
目前,竹泓的产品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带动1200余人就业,让百姓因船而富,因艺而荣。
近年来,竹泓镇紧跟文旅产业发展步伐,在元宵节、“十六夜”、端午节,都会结合非遗技艺开展烟火演唱会、非遗小镇游走灯会以及水上马拉松。农闲时节,非遗工匠大赛也会热闹上演。让古老的木船制造技艺在节日氛围中换发生机。
每年20万人次的游客可以亲手组装船模,在非遗研学营地跟随老匠人学习刨木板等传统技艺。当刨花在指尖翻飞,每个参与者都成了非遗传承的“临时学徒”。
在与南京艺术学院的校企合作中,3D建模技术让古船设计周期缩短40%。非遗手艺在木头里活了千年,如今在科技时代继续传承发展。
今天,乡村“真行”系列带你“乘”上竹泓木船,体验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奇妙之旅。
策划|陈斌 蒋浩 王塞塞
文字|蒋浩 房秋云
制作|叶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