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监局走进《政风热线》回应群众关切
2023-06-14 11:28: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6月13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丰,副局长姜伟率职能处室相关负责同志走进省《政风热线》直播现场,就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质量安全、行政审批、注册许可、风险管理、监督检查等回应群众关切。

有知情人士向《政风热线》栏目反映,艾博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消毒措施不到位情况,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该企业主要生产医用一次性使用气流雾化器,该产品生产过程必须在无菌化封闭车间进行,消毒、灭菌要求高。调查中,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所有消毒记录都是完整的,不存在相关问题,且药监部门检查后也未提出整改意见。

记者随即来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泰州检查分局核实情况,得到的答复却并非如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4月12日在对该企业进行非告知(飞行)检查时,共发现“洁净车间内有不符合要求的工作服”等6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6月1日,记者再次跟随药监部门对该企业进行回访式检查,发现企业对此前检查反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但检查人员又发现6项问题,并当即要求该企业进行整改。

“两次检查都发现问题,说明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上仍存在缺陷,下一步我们要对这家企业,包括类似企业从严监管、从严教育、从严规范,以监督检查倒逼企业进一步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田丰表示,将重点围绕指导企业自查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各分局不定期对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省局牵头对重点风险安排专项检查和即时飞行检查这3个方面,进一步筑牢医疗器械生产安全防线。

儿童护肤产品在配方设计、原料选择、安全性要求等方面有别于成人护肤品。为帮助消费者提高对儿童化妆品的辨识度,202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儿童化妆品标志——“小金盾”,并要求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如今标志发布一年多,在售的儿童化妆品包装是否规范?

记者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国产品牌儿童化妆品都在包装上标注了“小金盾”标志,多数进口品牌却没有落实。此外,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部分儿童彩妆产品未印有“小金盾”标志。

“根据有关规定,从2022年5月1日开始,新注册或者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要加上‘小金盾’标志,同时,对已有批准的儿童化妆品有一个过渡期,到今年的5月1日要完成原有标签更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倪永兵解释,过渡期有两个条件,对当初没有标注“小金盾”标志的儿童化妆品,如果同时满足产品在2022年5月1日之前获批、生产日期在2023年5月1日前且在产品有效期内的,仍可以继续流通和使用。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过期药品属于危险废物,需要专门回收处理。记者在省内一些城市随机采访发现,不少群众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是“一扔了之”,对相关安全处理途径则多表示“不太清楚”。

“目前,省内一些地方的药品监管部门、市县的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了一些清理家庭小药箱的公益活动,主要依托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有的还联系到了工业废物处置公司,通过在药店、小区设置定点回收点,集中回收过期药品,送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械经营监管处处长姚志宏说,“建议市民朋友注意科学合理用药,家庭小药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理性备药,避免过度囤药。”

“仅限于本医疗机构使用”的院内制剂,在电商平台上可以公开售卖吗?记者在淘宝、闲鱼等平台搜索“南京市皮研所”,看到不少声称可以代购的店铺,商家均表示无需提供购买人身份信息也无需处方,直接下单即可购买到替硝唑凝胶、复方维胺酯乳膏、烟酰胺凝胶等“院内制剂”。药监部门如何规范药品网络销售的第三方平台,为消费者把好药品安全关?

“医疗机构制剂在药品管理法中有明确的定义,使用场景应该是在医疗机构内,必须经过省级药监部门批准才能进行配制。医疗机构制剂需要经过质量检验,并通过处方在本单位购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处处长沈晓洁说,院内制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必须按规定严格监管,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在网络上违规销售医疗机构制剂的,我们将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并责令整改。

去年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后,省药监局在今年3月10日启用了“江苏省药品网络销售备案管理系统”,省内凡进行药品网络销售的第三方平台和入驻平台的企业,均要在平台上进行备案。目前平台备案的第三方平台共有44家,入驻企业12110家,监管部门会对这些平台以及入驻企业进行线上巡查。

“群众的监督、鼓励与支持,让我们的执法监管更有方向,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药品安全工作的信心。”田丰表示,药品安全和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对节目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将以清单式管理、对账销号方式,认真核查处理。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从制度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做到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本报记者 方思伟

标签:
责编: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