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6月9日,针对省《政风热线》节目中报道的一些法律援助工作站运行和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记者跟随江苏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赴宿迁督办。
为了方便困难群众就近、便捷、高效获得高质量法律援助服务,提升法律援助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江苏省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
督办人员走访了宿迁市两个设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与“帮扶救助”共用一个窗口。该便民服务中心还设有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自助终端可以提供律师咨询、公证咨询和法援咨询服务。记者点击“法援咨询”选项,与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视频通话,该工作人员就如何申请法律援助提供了详细解答。宿迁市法律援助中心窗口一名值班律师告诉记者,平均每天有20人通过电话咨询,其中民事咨询较多。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吴永军介绍,全区建成了4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42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管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吴永军说,他们已经对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进行了整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目前已经整改到位。
在宿城区古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标牌已从楼上移到便民服务中心大厅显著位置,并在窗口分布示意图上标明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窗口位置。“由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入驻窗口较多,不方便悬挂,于是便挂在了楼上民政部门的办公室门口,给群众造成了不便。”宿迁市宿城区司法局副局长徐大扣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对窗口进行了优化,并将标牌悬挂在大厅显著位置。同时对全区法律服务工作站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指导。
据了解,宿迁全市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当地司法局和民政等部门联合设立,属于民政部门的救助帮扶对象到窗口申请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在平台登记后,直接通过系统提交到区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法律援助或其他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的群众来到窗口,工作人员会做出详细解答和指引。
江苏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凤友介绍,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主要是为了增加法律援助的便捷性、可行性。“以往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到区县的法律援助中心或乡镇(街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不太方便。与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主要是增加群众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1256个,法律援助联络点16000多个。2022年,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受理法律援助申请28000多件,法律咨询20多万人次,整体上发挥了很好的效能。
李凤友表示,通过现场走访,发现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服务和管理上还存在不足,已要求相关部门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加强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提升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站服务效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