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几年,江苏“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亮点频出。政务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框架体系基本建立;更多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充分赋予开发开放载体更多经济管理权限和乡镇(街道)更多社会管理权限;“一业一证”和“一件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为总结提炼我省在“放管服”改革实践中积累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启动“政务办主任谈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与实践”系列访谈,邀请全省13个设区市政务办主任(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共同分享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取得的经验与成就。
“省十四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江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省委书记吴政隆勉励南通‘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南通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系统作为党委政府服务企业群众的‘第一窗口’,将始终紧抓‘放管服’改革主责主业,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全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全市‘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强支撑、做贡献。”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南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瞿永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坚持以“提速、增效、降本、惠民”为总目标,聚焦“用户思维”和“客户体验”,加快实现政务服务理念由“管理者”向“办事者”、体验由“能办”向“好办”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坚定简政放权,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
去年6月中旬,南通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揭牌成立,围绕“办证、办照、办项目”,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共承接了行政许可及其他权力事项128项、行政处罚事项948项,基本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全链条审批 “园区事园内办”。
赋能基层的背后是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链精准赋权改革。坚持“放得准、接得住、办得好”的工作标准,南通市行政审批局累计推动赋权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1038项,县级经济管理权限427项。在推动权力事项“应放则放”的同时,南通市行政审批局主动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体系,先后发布市级依申请六类行政权力、公共服务、涉审中介服务、行政备案和企业年检(年报)等5类事项清单,全面规范依申请六类行政权力事项1105项,市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947项。
事项清单推动了事项办理的环节清、条件清、材料清、时限清,也为跨部门事项融合联动夯实了基础。去年12月,南通市发布第四批22件“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服务清单和服务规范,从结婚、居住证到工业项目立项能评、外国人来华工作等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高频办事需求纳入“一件事一次办”范围,全市域标准通行的“一件事”突破百项。目前,南通市民生、市场准入、工程建设三大类101个“一件事”累计精减材料44.5%,压缩办理时限78.2%以上,减少企业群众跑动次数77.2%。
在推进“一件事”改革的过程中,南通结合了自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特色,创新出台涉及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及时限等17个要素的‘一件事’特色标准体系,“一件事+标准化”真正将惠企利民的好事办好。去年10月,南通市行政审批局“一套标准管审批、标准化助力政务服务便民利企”经验做法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为首批(共13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坚定便捷追求,务求办事更省心、更安心、更顺心
2月9日,南通市委、市政府在春节过后立即召开“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会,发布6个方面 “66条举措”,其中,企业开办等20条举措由南通市行政审批局牵头推进。
近年来,南通市持续在企业开办全过程提速增效上下功夫,通过服务整合、数据共享、部门联动等举措,推动半日开办企业在南通成为常态, “一站式”服务得到了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可。为策应营商环境提升的新目标,今年,企业开办模式持续提档升级,南通市行政审批局联动19个市级部门实施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升级版20条措施,在全市实行企业开办“分钟制”管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备案、发票申领、银行开户、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医保参保登记7个环节承诺办结时限分别为:即办、40分钟、60分钟、30分钟、20分钟、10分钟、20分钟,总时限在3个小时内。服务提速的同时,南通市还在全省率先全域落地“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商事制度改革,“刷脸”办企业、“一张桌子”办企业已成为现实。目前,南通市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到98.2%。
南通的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充分依托数字政务转型的成果,去年,南通市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上线运行,集中部署市县镇村四级超过7.7万个政务服务事项,截至目前,江苏政务服务网标准化事项网办率达99.1%,“不见面”“免接触”让服务不但更省心,而且更安心。在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互联网技术,“鸿雁不见面开标系统”全面应用, “在线轻松投标、无人值守开标、智能辅助评标、数据综合分析”的“不见面”交易体系走在全国前列,“不见面”交易率超过90%。今年,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的“末梢堵点”将进一步打通,随着主体信息库入库人员新增及调转登记、成交通知书在线打印等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南通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网上办理率将达到100%。
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提升,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始终坚持将企业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的“第一指标”,全体窗口职工主动接受窗口评价、扫码评价、短信评价、回访评价“四位一体”的满意度测评,确保“一事一评”“一次一评”要求深度落地。近年来,南通市政务服务企业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5%以上。
坚定靠前担当,以“最前延”服务提升项目建设“畅行率”
环境是金,项目为王。瞿永国介绍,2021年,南通市四级政务服务代办帮办体系服务亿元以上项目39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4个,全面覆盖了辖区内53个省、市重大项目。在全流程、携程式的服务过程,该局深化了“拿地即开工”南通模式,回应项目业主诉求,率先将水电气报装一并纳入,最快实现28小时“五证齐发”的做法获得了各方高度肯定。
“在服务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项目审批服务链条中还存在‘两个不靠前、三个耗时长’等问题。”瞿永国说。聚焦项目服务全链提升,该局今年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工作方案》,由市县行政审批部门牵头,联动各涉审部门,建立“首席审批服务咨询师+四级代办帮办”的服务团队,对意向项目产业政策、能耗强度、排放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等进行集成研判,围绕有效匹配优质项目和资源要素,形成专业意见供政府、企业决策参考,确保资源要素与优质项目有效匹配。对已签约项目,“前延”服务将梳理涉审事项、所需材料、要素要求形成“批前”清单,实行市县联动审批机制,对每个入库项目实行集约会审、联合会办,融合跨层级、跨部门事项,变“各管一段”为“一管到底”。
在强化服务支撑的同时,工程建设领域的制度创新正在加力。今年,南通将在省内率先全域开展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监管简易管理改革,全流程保留9个必办事项、4个可选事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并行办理,并对符合本市建筑用途管理相关规定的,免于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压覆矿、气候可行性论证等3项评估评价工作,共享区域评估成果,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此外,告知承诺、“容缺后补”、施工许可“一证办理”等机制创新也在加快成果转换。
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瞿永国表示,今年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将坚持党建领航不动摇,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牵引,营造更加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更加高效的投资建设环境、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更加透明的公平交易环境、更加科学的满意度评价机制,全心助力南通“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建设,为“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通讯员 沈灵骁 记者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