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媒体通报会。截至昨日16时,南京市本轮疫情共发现阳性人员60例。其中江宁区50例、秦淮区5例、栖霞区5例。阳性人员已全部闭环转运至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治疗和观察,目前均情况平稳,无重症患者。
3月15日16时至3月16日16时,南京市在对密切接触者、管控区域、风险地区来宁等重点人群和区域规模核酸检测中筛查出28名阳性人员,其中江宁区20例、秦淮区3例、栖霞区5例。病例来源为:集中隔离点14人、封控和管控区6人,阳性密接5人,社区筛查3人。截至昨日15时30分,南京市已排查出在宁密切接触者1483人,排查出次密切接触者3804人,均已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除已公布病例外,已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南京市卫健委负责人强调,本次疫情基因测序结果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该毒株比原始的奥密克戎毒株有更强隐匿性、更强的传播力,更容易造成个体的感染和人群间的传播。南京市栖霞区副区长卢静介绍, 3月15日21时40分,栖霞区接到1例外区初筛阳性人员信息(王某,男,33岁,药企员工,现住栖霞区马群南湾营文康苑小区)。接到通报后,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对其4名同住家庭成员(父母、妻儿)开展核酸检测,经初筛和市疾控中心复检,结果均为阳性。目前该区已成立10支流调队伍,围绕阳性人员王某及家人开展线上线下、时空轨迹并行流调溯源工作。
昨日,众多南京市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行程码上多了个星号。按照原先对医疗机构管理的相关要求,行程码带星号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进入医疗机构。南京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丁小平介绍,因南京市部分地区风险升级,昨日起南京市民行程码都已经带上了“星”,但大家无需担心日常生活受影响。为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南京市卫健委已要求市、区属医疗机构,对于行程码显示星号,且前14天内到达或途经城市仅为南京市的“绿码”就医人员,应正常予以接诊,不得拒诊。对于有就医需求的隔离观察人员和“黄码”人员,由定点医院接诊。
昨日下午,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第8号通报公布了南京市隔离管控和“黄码”人员医疗服务定点医院名单。明确了11家医院为隔离管控人员定点医院、44家开设发热门诊的医院为“黄码”人员定点医院,明确鼓楼医院为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救治的上级转诊医院。
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康码”黄码的,如要转码,需实施3天自我健康监测,并到指定机构进行2次核酸检测(间隔须大于24小时),如结果均为阴性,可自动转为绿码。符合转码条件但未能自动转码的“黄码”人员,可凭相关证明向所在街道、社区(村)登记、报告,由社区汇总逐级审核转码。为方便市民转码,南京在全市设立14处“黄码”人员核酸检测专用采样点。(本报记者 仇惠栋 董翔 胡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