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管道堵塞疏通难、水压低居民用水难 南通市市长现场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2025-10-21 18:05: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王塞塞 蒋浩  
1
听新闻

企业排污管网堵塞疏通难、早晚高峰时段用水难、公交路线有"盲区"老年人出行难、报废车回收“黄牛”猖獗监管难......如何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10月21日,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带领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市长上线》全媒体直播节目,围绕如何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现场回应群众关切,马上就办。

企业排污管网堵塞,疏通面临难题

南通逸民纺织品有限公司位于通州区川姜镇,该公司负责人反映,由于排污管网堵塞长达一年,造成公司污水渗漏漫溢。为了尽早解决这一问题,他多次反映和求助,可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公司负责人说,姜张河两岸家纺企业众多,前几年,通州区川姜镇对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不过治理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由于市政管道堵塞,给企业排污带来了影响,对姜张河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企业负责人多次向川姜镇政府反映,不过无人处理。拨打河长制公示牌上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企业多次反映,久拖不决,暴露了基层同志在工作上存在短板,服务意识不强。由于镇级河长工作岗位变动,公示牌上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给群众了解信息带来了不便。”通州区区长吴瑕坦言,市政管道堵塞不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职能部门应该直接到现场找出堵塞原因,及时整治。“在接入企业的倒虹管(排污管道)治理问题上,各部门之间责任还不清晰。”吴瑕表示,接下来,将明确责任,及时整治到位,畅通污水管网,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

张彤表示,企业反映的排污管堵塞问题事关营商环境,通州区有关部门要主动靠前,全力保障企业排污的需求。“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不仅要解决这个个案,更要对全市的管网进行系统排查,不能等着企业上门来反映诉求,要坚决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真正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小区成公交“盲区”,老年人出行难

公共交通是许多老年人首选的出行方式。然而,南通市部分居民小区公交站点覆盖不足、发车频率过低,让原本简单的就医、购物,变成了一路奔波。

市区中港城小区周边一公里内仅有两个公交站点。82岁的陆奶奶经常乘坐51路公交出去买东西。“从小区到站台要走25分钟,走得慢的话要半个小时。”陆奶奶说,赶车这段路让她有些吃不消。

南通开发区卓越府小区周边线路稀疏,西门外唯一一条班车发车间隔时间长达20至40分钟,站台仅有站牌,无遮雨棚和座位,居民候车只能日晒雨淋。苏锡通园区张芝山镇的龙禧苑拆迁安置小区,老年人居多,周边交通配套缺失,老人们颇有怨言,希望早点开通公交。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汤葱葱表示,目前中港城、卓越府周边的公交已恢复开通。“龙禧苑小区位置比较偏远,这反映了我们在服务意识上好还不到位,重主城区,忽视远郊小区。我们已经在多地试行微循环公交,在公交盲点可随时布局。”

汤葱葱介绍,未来将把大公交、长线路改为车辆小型化、线路短途化、班次高频化。同时,会对一些公交车站展开调查,在老年人多的地方,完善防水、防雨、防晒设施并增设座椅,满足老百姓的日常出行需求。

早晚高峰时段水压低,居民用水难

近期,海门港经济开发区多个小区业主和市场商户反映,早晚高峰时段用水困难,今年夏天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供水问题在东灶港农贸老市场东片区域最为集中。每天早上6点至7点、晚上8点至10点都会停水,其他时段水压也不稳定。有商户说,“晚上九点多关店,上楼洗澡就没水了,只能用塑料桶从一楼接热水。”

海门港经济开发区三门闸社区工作人员解释,“三门闸及周边区域处于南通供水管网末端,夏季用水需求量大,导致末端水压偏低,供水不足问题突出。目前正在筹备蓄水池建设,后续情况会有所改善。”除东灶港农贸市场东片区外,去年新交付的海奕丰茂府部分住户也存在用水难题。

“居民反映的用水难问题,已经存在了两到三年时间,确实给居民和商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南通市海门区区长陈威涛表示,针对用水难题,将通过新建蓄水池,调节用水高峰期供水不足问题。“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预计三到四个月能够把问题解决好,缓解居民用水难的问题。”

陈威涛介绍,近年来,随着企业、人口增多,出现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发展不匹配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建设新的供水主管网。目前,主管网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预计一到两年时间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难题。”

报废车回收“黄牛”猖獗,监管成难题

根据《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未经资质认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近日,有市民反映,南通当地的报废汽车回收行业“黄牛”猖獗,严重影响市场秩序。

南通市商务局最新公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名单》显示,全市共有15家回收企业备案登记,其中取得合法资质的南通新纪元旧机动车拆解服务有限公司设立了多个分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说,“分公司只帮忙拖车,不能回收报废车。”事实上,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分公司却违规回收报废车,非法拆解车辆配件。

“黄牛”乱象猖獗,让不少正规企业苦不堪言。对于如此现状,南通市商务局安全生产监管处负责人表示,由于非法回收、报废器材等界定不明确,管理和查处都存在一定难度。

直播现场,南通市商务局局长高洪军表示,非法回收报废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常态化联合执法、快速响应不足,再加上黄牛回收地点隐蔽、流动性强,利益链条很难阻断,因此执法效果不太好。”针对这些问题,高洪军说,他们将加大打击力度,推动市区两级联合整治。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车主与合规企业对接,也为合规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

新华日报·政风热线记者 王塞塞 蒋浩

标签:回收;南通市;企业排污
责编:叶柯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