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12日,省《政风热线》曝光了淮安市涟水县部分体育健身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9月14日,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海涛带队赶赴淮安现场督办。
涟水县红窑镇三村全民健身器材安装在草地上,2019年10月安装,使用年限为8年。每件器材上都张贴有二维码,微信扫码即可一键报修。但是村民发现,扫码后却没有显示。
“接到村民反映后,我们也来到现场多次尝试,扫码后都可以成功显示相关信息。村民当时可能手机信号不好,没有连接上。”红窑镇副镇长李芳芳表示,下一步,将在全镇村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护。
涟水县东胡集镇钦工村村委会前的健身器材原本建在一片泥土地上,杂草丛生,并且堆满了杂物,无法正常使用。而且紧挨着水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钦工村是2014年两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共有648户,村民居住区最远距离村委会近4公里。因为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当初村庄合并后,便将健身器材安装在了村委会。据介绍,这处健身器材是村委会于2015年自行购买,一套共十件,质量较差,没有达到国标。再加上管护不到位,老化损坏严重。
东胡集镇人武部部长仲一飞告诉记者,这处健身器材已于9月12日下午拆除。接下来将向涟水县教育体育局申请一套健身器材,在村民集中区选择合适点位安装,方便群众锻炼。
“健身器材安装选址要充分规划,把就近方便村民作为第一原则,同时要考虑安全问题。”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海涛现场表示,根据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今后健身器材的选择要更加关注适老化,更适合老年人锻炼,让健身器材发挥最大作用。
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刘卫林介绍,全县有近2000件体育健身器材,布点时充分考虑了靠近群众集中居住区,远离水塘和高压线等安全隐患。但是,村委会自行采购安装的健身器材是体育部门的管理盲区。“接下来,以此为契机,联合镇村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排查,发现破损或者布点不合适的健身器材,及时指导维修或移除,选择合适点位安装。”
张海涛表示,省体育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全民健身设施器材的建设中来。但是,社会力量在推进这项工作时,要与体育部门做好信息衔接,争取得到体育部门的业务指导。体育部门也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协作,主动沟通、指导,让健身的群众更满意、更放心、更安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