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热线 > 要闻E览 > 问政畅政 > 正文

“江苏政务服务品牌”联展|深化“宁满意”工程 打造南京“五型”政务服务新生态

来源: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作者:  2021-10-12 11:56:00
近年来,全省各地政务服务部门以品牌建设为导向,转职能、强服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为展示全省政务服务品牌创建经验成果,进一步提升全省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于近日启动了“转变职能强服务 改革创新办实事——江苏政务服务创新品牌”征集展示活动,并在新华报业融媒体平台开辟“江苏政务服务品牌联展”专栏,为全省“放管服”改革创新与实践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通过宣传品牌,分享经验,为推动全省政务服务创新改革取得新成效助力赋能。

【编者按】近年来,全省各地政务服务部门以品牌建设为导向,转职能、强服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为展示全省政务服务品牌创建经验成果,进一步提升全省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于近日启动了“转变职能强服务 改革创新办实事——江苏政务服务创新品牌”征集展示活动,并在新华报业融媒体平台开辟江苏政务服务品牌联展”专栏,为全省“放管服”改革创新与实践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通过宣传品牌,分享经验,为推动全省政务服务创新改革取得新成效助力赋能。

近年来,南京市紧抓国家首批“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城市契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意见,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批富有创新性的改革成果。

为进一步放大改革效应,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从供给侧到需求侧转变、从碎片化到体系化转变、从模式化到定制化转变,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启动“宁满意”工程,以线上“一网通”和线下“一门通”为基础,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规范化管理;以个人办事“一证通”和企业办事“一照通”为突破,削减申报材料,最大限度减证便民;以关联事项“一链通”为重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以“一指通”“一机通”“一城通”为延伸,提供更多便捷化办理渠道,推动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以“一栏通”和“一事通”为补充,提供兜底式服务。

注重整体思维,强化系统设计

对上融入国家总体框架。2019年国家平台上线后,南京作为国家第一批试点城市,认真学习对照国家标准,把握国家总体要求,积极融入对接国家平台,实现与国家、省平台同标准、同规范。

对下构建南京特色体系。在完善市、区、街、社区四级政务服务线下大厅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一级建设、四级使用”的平台构建理念,积极推进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市域全覆盖。

横向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宁满意”工程配套工作机制,基于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打通部门业务系统,加强各部门、各业务系统和资源的整合。

注重能力思维,强化工作基础

标准化的服务规范。以四级N同为基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以“一门一次”为目标,实现四级政务服务中心和分中心一体化规范管理。

数字化的应用支撑。建设全市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系统,推进市级部门业务系统电子证照归集和共享,支撑全市部门统建系统印章需求;推进自然人电子签名和企业侧电子签章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

专属化的用户空间。在南京政务服务网开设用户空间,以居民身份证号和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通过实名认证、为用户提供电子证照、在线办事服务、过程结果查询、建议诉求评价等功能的专属用户中心。

注重用户思维,强化创新应用

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两个样板。从群众企业关注的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两个领域着手,改革创新、大胆突破,力促群众反映的问题“清零”。在全国首创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办理平台,汇聚贯通29个部门50个业务系统对接,办理环节压缩1/8,办事人提交材料缩减52.6%,实现商品房交易登记、存量房交易登记等11类业务立等可取,一般不动产登记1-3个工作日办结,立等可取业务量占总业务量65%以上。紧扣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城市契机,打造富有南京特色的工程建设审批管理平台,实现全市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办理,事项同步申报、并联审批、综合收发,取消审批事项9项,合并8项,转变管理方式21项,调整审批时限62项。将过去27张申请表整合为一张表单,实现信息在市、区两级130多个部门流转,共享要件9300余件,通过容缺受理、证照共享,要件减少43%以上,为报建单位提供申报“一单清”精准推送服务7700余次,大大增强企业申报准确性。

南京市不动产改革成效

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成效

聚焦重点环节,服务两个全生命周期。聚焦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两个重点,从自然人和法人两个维度,梳理打造一系列企业群众期盼的“一件事一次办”场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推广的15个创新案例之一。“一件事一次办”涵盖自然人出生、入学、就业、婚育、退休、离世6个阶段,法人登记开办、获得水电气、获得信贷、员工招聘、创新开发、注销清算全链条,基本做到“两个生命周期”全覆盖。积极探索“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新模式,有效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难题。

自贸区南京片区证照改革成效

聚焦重点需求,推进“四减三办”。针对企业群众办事“一长四多”的堵点难点问题,启动个人办事“一证通”,企业办事“一照通”工程,入选国家职转办向全国推广的100个典型改革案例,“一证通” “一照通”事项分别达到549和779个。以减证明、减材料、减时限、减收费为目标,开展“办事减负、减证便民”行动,通过审批结果电子化、审批流程标准化、审批服务规范化,大力精简审批材料,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危险品经营许可“零材料”申办改革流程图

注重闭环思维,强化以评促改

强化评估。邀请第三方机构,从知晓度、体验度、便捷度三个方面,聚焦企业群众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对“宁满意”成效进行评估,共收回有效问卷6203张,现场随访1328人次,总体满意度94.89%。

强化考核。发挥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通过考核倒逼区和部门转变职能、推进改革、取得实效。为“十个一”项目量身制定市区两级考评方案,为工程顺利启动和全面推进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整改。以全国政务服务“好差评”国家标准试点为契机,推进评价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三个全覆盖”,以问题整改为重点,建立从评价、监督、回访、整改、反馈以及考评保障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联动反馈、差评核实整改和整改回访“三个100%”,以“好差评”理念推动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宁满意”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网上办”成新常态,“掌上办”成新方式,“一次办”成新趋势,南京政务服务一体化格局已基本形成,企业群众反映的一些堵点、痛点正在被消除。但仍存在办事“材料多、来回跑”现象,部门推进改革的力度还不平衡,数据共享和部门壁垒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的现象依然存在。

改革需要系统思维、顶层设计、一体推进,但现实中依然存在政策措施不配套、发力点不精准、部门间区域间不平衡情况,思维惰性、路径依赖、模式固化短期内难以改变,走出“舒适区”应对新挑战的动力不足。有些网办就是线下模式的简单复制,没有从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对审批流程进行革命性再造,协同发力一体化推进改革难。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数据烟囱”在逐渐消融,但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部门信息化建设依然以条线为主,只考虑自身业务需要,不顾及跨事项、跨行业的数据协同需求,导致新系统的建设又产生了新的信息孤岛。一些部门顾虑到信息安全问题,有的将信息视作自有资源,开放意识不够,系统对接难,数据汇聚不充分,共享质量不高。

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电子档案应用是实现“一网通办”的重要基础,相关系统建设正在有力推进,但规范部门业务运行的法律法规立改废相对滞后、电子证照等互信互认机制尚未健全,很多部门仍按惯例要求企业群众提供纸质证照材料,保存纸质档案,推进电子证照的能动性不够,电子证照的汇聚量与应用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导致电子证照对深度“一网通办”的支撑不足,严重影响了数字政务的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宁满意”工程,瞄准“依规办事不求人”的目标,以体系化建设为思路,以集成化改革为手段,以普惠化受益为方向,进一步简政便民,加速构建开放、集约、立体、友好、智慧的“五型”政务服务新生态。

打造开放型政务服务。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思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一体化改革总体布局中,把改善民生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规范化制度建设,打造整体政府,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

将全国一流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以国际视野向国内外先进地区对标对表,学习借鉴最新改革成果,强化新技术应用。坚持开门办政务,充分吸纳企业群众诉求,鼓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消费者、中介机构等发挥监督作用,健全多元共治、互为支撑的协同格局。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同心协力,让权放权,着力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壮大的土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应用覆盖面,“信用越好,审批越易”。

打造集约型政务服务。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门信息化建设,从源头上改变一部门多系统现象,避免重复浪费,提高资源投入和使用效能。

集约管理。突出市一体化平台枢纽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审批管理模式,推进受办分离,降低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成本。

集约办事。强化数据共享,丰富联办场景,不断延伸一件事一次办链条,压减企业群众办事的时间,压缩制度性交易的成本。

打造立体型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一体化运转,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事前事后联动,构建“审管执信”全流程、一体化闭环管理机制,事前简化审批,事中加强监管、规范执法,事后信用评估,实现分析评估智能化、过程管控精细化和预警处置实时化,形成审批、监管、执法、信用信息共享、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部门左右协同,建立“左右协同、一体联动”的部门协同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在重点领域改革牵头作用,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加强区域联动,推进服务深度融合。

打造友好型政务服务。突破时间限制,时时都能办。以“网上办、掌上办”为主渠道,强化系统功能,不断提升深度网办、全流程网办覆盖率,拓展政务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覆盖范围,打造24小时线上线下无休政务服务。

突破空间限制,处处都能办。依托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完善“十五分钟政务服务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织密自助服务网点,将政务服务软件植入银行、商场、地铁站等场所的自有设备,实现政务商务“一机办”,推动高频事项就近可办、全城通办、跨省能办。

突破技术限制,人人都能办。升级改造南京市政务服务网,让界面更简洁、操作更简单;对特殊需求群众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上门办理服务。

打造智慧型政务服务。以最小颗粒度原则,形成数字化、影像化的办事指南,变“千人一面”为“千人千面”,同时上线虚拟机器人,为用户提供表单智能填报、材料智能关联、办件智能预审等服务。探索“机器审批”的创新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用户和政策进行智能匹配,实现简单事项机器直接办,复杂事项机器辅助人工办。全力构建政务服务智能感知系统,实现对企业群众需求的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智能处置,让企业群众在“无感”中享受政务服务。

南京市政务服务办公室在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基础上,坚持整体思维、用户思维、能力思维、闭环思维,着力推进“宁满意”工程,形成了“一证通”“一照通”“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创新成果。随着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深入,政务服务在“六稳”“六保”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南京市将持续深化“宁满意”工程,瞄准“依规办事不求人”的目标,以体系化建设为思路,以集成化改革为手段,以普惠化受益为方向,进一步简政便民,加快构建开放、集约、立体、友好、智慧的“五型”政务服务新生态。

(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标签:

责任编辑: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